欢迎来到79培训网!

咨询热线 13921100677

位置:南昌79培训网 > 南昌学历教育 > 南昌自考

江西师范大学自考专业--教育学

授课机构:江西师范大学自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网报价格:¥电询

课程原价:¥电询

咨询热线:13921100677

课程详情 学校简介 学校地址 网上报名

主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灵活的特点和优势,为培养各类学校骨干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学历层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设置的。
遵照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关规定和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考虑到自学者主要来自专科毕业的师范生和部分来自非师范毕业的专科生的实际,同时,还根据各类学校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和学历层次的需要以及提高教育教学科研人员的水平的具体情况,教育学专业的自学考试注重考核自学者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所掌握的基本教育研究方法,注重培养自学者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历层次和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
教育学专业(本科)的培养规格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校同类专业的本科水平相一致,考试课程不少于14门,总学分不低于75学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专业(本科)课程采用学分计算,各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凡单科成绩合格者,发给单科结业证书,并取得该课程学分。凡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14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并达到规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毕业论文达到规定要求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本省有关学位授予的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要求自学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业务学习方面,要求自学者系统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教育学科新发展;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有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
四、考试课程及学分
本专业考试课程为14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5学分。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必考课

1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英语(二)

14

4

教育统计与测量

6

5

中外教育简史

6

6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4

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6

8

教育学原理

6

9

课程与教学论

6

10

德育原理

4

11

教育管理原理

6

1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4

13

教育法学

4

选考课

14

认知心理

4

选考一门

比较教育

4



实验性环节及要求:
教育与教学改革实验: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并写出总结报告。
说明:
1、报考条件:
1)教育学、教育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本专业;
2)师范教育类非教育学、教育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需加考教育学(4学分);
3)非师范教育类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需加考心理学(4学分)、教育学(4学分),并通过6周的教育实习。
2、撰写毕业论文,需由主考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答辩,通过后方为有效。
五、课程说明
1、公共政治课
毛泽东思想概论(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略)
2、英语(二)(略)
3、教育统计与测量
主要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测验的编制,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抽样方法和Z检验、T检验、F检验(单向方差分析)等方法。培养自学者分析数据和参与科研的能力。
4、中外教育史
主要介绍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及中外教育名著。培养自学者应用唯物史观揭示教育发展规律,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主要介绍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基本理论、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卫生工作要点,以及心理辅导的理论流派与技术。使自学者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并获得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
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主要介绍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及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使自学者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实际及教与学的心理特点,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7、教育学原理
主要介绍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与认识教育的基本问题。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教育过程与模式选择,教育途径与方法,教育改革与教育现代化。
8、课程与教学论
主要介绍课程与课堂教学的一般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产生与发展,课程的本质与功能,课程目的与内容选择,课程设计以及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模式、方法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
9、德育原理
主要介绍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的本质、目标、过程、网络、原则与方法等。通过对德育规律的研究,培养和提高自学者自我教育以及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能力。
10、教育管理原理
主要介绍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一般原理。基本内容为:教育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内容、原则与方法;学校管理的目标、过程、内容、原则与方法。培养自学者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及其方法论原则,教育科研的特点、类型、过程以及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技术、文献法等具体方法,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方式及其评价等。培养自学者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去研究与解决教育实际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12、教育法学
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教育法规以及一切和教育法规有关的教育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阐述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规的分类研究等,使自学者增强教育法意识。形成依法治教的观念,掌握立法的基本理论。
13、认知心理
主要介绍应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内容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概念、问题解决和语言理解等。主要研究方法是反应时法、计算机模拟法和口语报告分析法。增进学生对人类认识活动本质的理解,促进其认识能力的提高。
14、比较教育
主要介绍现、当代美、英、日、俄、德、法等国家德教育制度、改革动向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同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现、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与实际,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自考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历史沿革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
办学思想
    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铸校、和谐荣校”的办学理念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9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9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重大专项课题1项,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3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8项,江西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其中,“863”计划重点项目(以高校为牵头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的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均是全省高校“零”的突破。2013年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9项,在全国地方院校排名第3位;师范院校第7位,全国高校第27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2项,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第8位。
师资队伍
    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60余人,博士(含在读)637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39.2%;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7.4%。有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1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7人。
人才培养
    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现有8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种,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从2008年起,学校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1000人),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茅。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生竞赛
    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为全国高校唯一获奖学生社团;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同学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冠军,成为我国在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子百米冠军;李凡同学参加2003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铜奖,艾黎莎同学参加2004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第一名。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学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一金两铜,刷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2013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和6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并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下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
教师教育
    学校强调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和特色,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探索实施基于大学—政府和大学—中学合作、培养培训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培养、研究、培训、服务”一体化运行体制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全国率先“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累计为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教师,一大批已成为各地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坚骨干力量。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培训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培训质量深受社会好评;2011年以来,学校获批承担6项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建设2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共享课和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起学校在全省率先实施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1000人)。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服务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名。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筹建地市大专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近年来,学校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以及在我省独有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优势,打造赣鄱文化平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理工类应用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重点加强鄱阳湖学科研究,打造鄱阳湖学科平台,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倡单位。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2011年,学校5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际合作
    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2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学校长期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Constance Gibson荣获国家“友谊奖”。2011年,学校获批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获批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培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部省共建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朝着建设一所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奋斗,努力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

  • 学校名称:江西师范大学自考

    固定电话:13921100677

    授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 预约参观